有一段越看越经典的视频,你看过么?
2010年,中国的环境问题很严峻。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,接受央视记者柴静采访,谈气候变化和碳排放问题。
柴静无意中站在西方国家的视角,质疑中国碳排放过量,默认西方制订的碳排放规则,丁院士毫不客气地指出西方切去一大块蛋糕,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分剩余的蛋糕,压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。
丁院士振聋发聩地问:中国人是不是人?
柴静无法接这个话题。
历史总和碳排放量只有欧美二十分之一,人均碳排放只有美国六分之一的中国,被要求按照欧美制定的规则放弃现代化进程,减缓制造业发展。居心何其险恶,显而易见。
我们国内也有一种诡异的现象:打着帮扶边远穷困地区发展,对中华民族执行民族差异化优待政策,只给少民各种优惠政策,比如招工、招干、国考、各种升级考试,特别是万众瞩目的中考和高考。
同在边远穷困地区的汉族,则得不到同样的照顾和优惠。丁仲礼院士之问犹在耳边:汉族是不是中华民族?
难道在边远穷困地区,汉族就不应该和其他少民同等加分么?
天下之势,不患寡而患不均。
在此亦有一问:民族差异化优待政策何时休?
少民分几种情况:
一是有母语的少民。这种情况改学汉语,早期是要做一些鼓励学汉语的措施,升学考试加分即为此举;但是加分的目的是让受益者改风易俗,要日常使用汉语,如果你日常不使用汉语,加分是加了个寂寞。
从建国到现在已80年了,加分一代,两代,三代就可以让其充分享受到汉语言教育,融入主体民族的经济环境中,那么你的四代五代就和汉人没有区别了,到了四代五代,就不能享受加分了。
如果还要加分,是要世世代代加下去吗? 是世袭加分群体吗?
二是没有母语的少民。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少民是没有母语的,世代沿袭用的就是汉语,比如回族,苗族等少民,这些少民和汉族是同一语言水平,为什么要加分?
如果要加,如果理由是地区偏远,扶持地区发展,那也应该是该偏远地区的所有民族同时加分,否则宪法第4条载明的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哪里?
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地,所有民族一视同仁加分的优秀案例,还是有的,比如下面这个2022年广西河池时的中考加分政策。
广西河池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,所有民族中考同等加10分
三是原本有母语,后逐渐自我放弃母语改用汉语的少民。这类为了巩固汉语的主体地位,可以是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加分一代二代,发达地区则与汉族同等待遇。
在认同中华民族的大前提下,也要认同汉语是官方语言和主体语言,应该每个公民自主,自觉学习汉语,说透彻一点,学语言应该是自我发展的需求,不是国家的义务。
排除汉族的各种民族差异化优待政策,全都违反宪法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、全都在破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必须尽快取消,没有任何理由拖延下去。
谁反对或者阻挠取消民族差异化优待政策,请他实名制站出来说明理由。我也要像丁院士那样大声问他:汉族是不是中华民族?
陶医生我自2024年3月起,在全国范围内投诉各地的民族差异化优待政策,截止目前一共有19件,投诉上海最多。
最近,我收到了江西省大余县教体局的回复。这是目前为止最有担当,最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回复。
我准备以这个回复为依据,向江西省教育厅发起信访,要求尽快取消全省的中考民族加分政策。再以江西省教育厅的回复为依据,要求各省尽快取消各种民族差异化的考试加分政策。我管这叫滚雪球战术。
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
我会不断投诉,直到实现汉族与其他民族同等待遇为止。
也希望各位读者特别是汉族同胞们,抛弃那种“少民应该照顾,少民加分没错”的观点,深刻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宪法精神,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。
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,没有任何理由被不公平对待。
(完)
广禾配资-广禾配资官网-网上炒股配资-好配资炒股开户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